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是由金属作为晶体中心、配位有机化合物作为配体,通过配位键相结合自组装得到的新型的多孔结构晶体材料。与传统无机材料比,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具有结构可设计性、活性中心丰富、合成路线简单温和等优点,在锂离子电池(LIBs)电极材料的研究中受到关注。然而,配位化合物的低电极稳定性、低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是目前阻碍其作为电极材料应用的主要问题,此外,关于配位网络中的储锂机理也不是很清楚,这一系列因素导致配合物的储锂容量衰减快和倍率性能差。因此深入研究影响配合物电化学稳定性和储锂机理的因素对于设计合成具有高储锂容量和倍率性能的配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南开大学师唯教授课题组报道了通过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实验结果,对同结构配位化合物[M(HIPA)(H2O)3]n(MHIPAS,M=Mn,Fe,Co,Ni和Zn;H3IPA=5-羟基间苯二甲酸)的可逆储锂电极稳定性、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进行了研究。
0
1
Angew
: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可逆储锂容量和倍率性能的研究
02
NatCommun:双功能金属有机框架中的阳离子诱导手性在定量对映选择性识别中的应用